1.预混饲料生产线进料标准为主要依据
饲养标准是动物在不同饲养目的下的营养需求,可作为制作预混配方的依据。在具体应用中,它们还依赖于动物营养学的广泛知识。①喂养标准的营养要求应是各种成分提供的相同营养物质的总和,而不是添加量;(2)直接测定成分后,最好采用预混原料,并应考虑各种营养素的增效和拮抗作用;(3)喂养标准中的营养要求只是满足动物需要的最低要求,在配制配方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添加适当的量,以保证不同条件下动物对某些营养物质的真实需求。
2.预混饲料生产线要考虑工艺和加工损失
在预混料加工过程中,首先要严格按照配方要求保证准确加料;其次,根据不同构件的特点,采用不同的添加方法;最后,确保混合均匀(CV小于7%)。在饲料加工过程中(如研磨、制粒等),一些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会被破坏,因此在开发配方时,应考虑到这些因素。
3.预混饲料生产线要注意基础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
许多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中都存在着一些抗营养因子,它们会破坏饲料中的营养因子。例如,亚麻饼含有抗b6因子;大豆中的脂肪氧化物会破坏维生素A等。这些营养素应该小心地添加到配方中。
4.预混饲料生产线要注意稳定性因素
大多数维生素都不太稳定,尤其是在金属离子中。如饲料中Cu、Fe、Mn在存在的情况下贮存3个月,维生素A损失80%,维生素B6损失20%。因此,在生产中贮藏时间不能过长,并注意密封、避光等措施。
5.预混饲料生产线要掌控微量成分的粒径及相容性
微量成分的粒度要求取决于其性质和在全价配合饲料中的比例,对于添加比例小且难以分散的物料则要求粉碎细,否则会影响混合均匀性。微量活性成分对动物生长有很大的影响,但它们之间容易发生反应,影响动物的活性。解决相容性问题的主要方法是:将维生素、矿物质等成分单独包装,直到生产全价配合饲料时同时添加各种预混饲料;为了提高主动元件的稳定性,通常采用两种方法。一种是在易受伤害的成分上涂一层保护层,另一种是用衍生物对易影响其他成分活性物质的成分进行处理。